副教授
冷 拓
冷拓,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大学,硕士就读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IJCAI 2024组委会委员;美国斯坦福大学长期访问学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省部级项目5项,作为核心数学建模及优化算法组组长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国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MICCAI和国际著名数学期刊LAA, JMAA等,并多次受邀在MIA 2014及MICCAI等大会上做特邀报告或口头报告。
李 龙
李龙,本硕博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师从结构机构领域著名专家邓宗全院士。研究方向主要为智能结构、智变机构、柔性机器人及智能感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Nature子刊在内的高水平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上海机器人学会会员,上海机器人产业协会会员,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等期刊审稿人。
刘 炜
刘炜,副研究员,2005年获博士学位,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度计算专委会委员。美国Wright State University的Kno.e.sis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及子课题2项,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近年发表专著1本,学术论文近70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与语义计算、知识表示与推理、语义网与知识图谱、无人艇智能决策等
马丽艳
马丽艳,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次访问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2013年7月-2018年9月先后在中科院微电子所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18年9月进入上海大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企业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委员、生物医学图像专委会委员。长期围绕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环境视觉感知、小样本学习、低功耗视觉算法以及医学图像分析,成果发表于SIAM Journal on Imaging Sciences、IEEE Trans. Medical Imaging、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Inverse Problems and Imaging等期刊。
个人主页:https://liyanma-shu.github.io/。
张 丹
张丹(博导),女,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业,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并任高级研究员。现任上海海洋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海洋无人系统、海洋环境感知与水下探测、新能源动力数值模拟等方面的工作。近年来,独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航空重点基金项目1项,参与面上项目、重大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在ELECTROCHIMICA ACTA, Ocean Engineering,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完成2项专利转化。获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讲过本科生课程“工程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及研究生课程“数值分析”和“专业英语”等课程,曾获全国第六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胜奖。指导研究生获得造船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并入选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学术精要数据库。
李忠杰
李忠杰,上海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上海市“扬帆计划”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计划,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大学蔡冠深优秀青年教师奖,主持项目、课题7项,主持项目课题经费1500万余元。VEH2021&VEH2022国际大会分会主席,《micromachines》客座编辑,《上海大学学报》青年编委等。主要研究低频振动俘获与高效机电能源转化机理,海洋自供能技术与装备,智能可穿戴设备自供能技术。一作通讯发表录用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 ACS AMI, Apply. 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 IEEE Trans. on TMECH,Renewable Energy等Top期刊,其中一作/通讯论文1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入选ESI热点论文。以通讯作者获2021年ICANDVC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申请中国、美国发明专利50余项。研究成果支撑获批某部委首批“十四五”重点项目。课题组网站:https://www.x-mol.com/groups/shu_spet.
钟宋义
钟宋义,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硕博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长期从事智能柔性传感与控制、感驱一体化器件3D打印制造等研究,在无人艇柔性对接系统、极地智能巡检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Energy、Machine Tool & Manufacture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1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18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5项。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中央军委联参XX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项目8项,累计合同经费约350万元。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指导学生研发“不间断无人艇群河道水质监测系统”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机电系统创新大赛二等奖。
邮箱:zhongsongyi@shu.edu.cn
宋 锐
宋锐,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英国UCL大学获得电力系统硕士学位和海洋控制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海洋人工智能方向研究,包括海洋无人系统自主决策和控制、单艇和集群任务规划、路径规划和避碰。是UCL OpenFOAM课程发起人之一,参与过秘鲁机器人研究与开发,美国海军办公室和英国国防部等资助的多个关于无人系统相关项目。在Ocean Engineering, Neurocomputing,Information Sciences等杂志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在OCEANS 和FUSION等国际会议担任分会场主席,并发表汇报学术报告。担任学术期刊JSME特邀编辑,以及 Engineering, Applied Ocean Research, Ocean Engineering,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等 11家期刊审稿人。
邮箱:song_rui@shu.edu.cn
李政霖
李政霖,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硕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多模态信息融合,机器人/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不确定性量化,计算机视觉等。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包括 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Neurocomputing等;2022年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启明星培育(扬帆专项)、Insigneo Bridging Bursary 基金,获谢菲尔德大学ACSE最佳口头报告、最佳雇员提名等奖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期刊客座编辑,Signal processing, Neurocomputing,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gazine 等期刊的审稿人。
邮箱:zhenglin_li@shu.edu.cn
陈耀然
陈耀然,1994年生,苏州人,现任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于University of Sheffield,2022年9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协会颁发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论文)。研究方向涉及学科交叉(AI4ST: AI4OceanEngineering),目前包括以下三个子类主题(详见https://chenyaoran.github.io/hello/):
(1)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2)海洋环境信息;
(3)海洋可再生能源(风能);
上述三类内容均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研究分组,其中第一类由某国防重大项目牵引驱动。
截至2024年,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已录用或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共12篇(一区11篇,二区1篇),包含ESI工程领域前1%和2%高被引论文各一篇。依托上述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某国防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担任多本主流国际期刊杂志审稿人,与上海交通大学保持深入的合作。
欢迎对上述研究方向具有强烈好奇心,优秀数学基础、编程基础或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的同学联系。
联系方式:
邮箱: ychen169@shu.edu.cn
谷歌学术: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zh-CN&user=ljYwQuMAAAAJ
个人主页:https://chenyaoran.github.io
叶林奇
叶林奇,上海大学特聘副研究员,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双聘专家,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清华大学博士后,天津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天津大学本科。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2项。负责学院机器人方向竞赛指导,讲授本科生课程《机器人工学》及研究生课程《人工智能导论》。师从机器人领域泰斗Andy Ruina教授,与清华大学合作组建“清华-上大”机器艺术与具身智能实验室,为两校共同培养研究生。实验室聚焦机器人、具身智能及与艺术结合的前沿研究,正在与美院合作研制国学机器人,已研制可重构四足、链传动/绳驱双足、视触觉感知抓取、模块化可重构、履带双臂排爆等多款机器人,在机器人顶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Soft Robotics、机器人顶会ICRA、IROS均有论文发表。实验室以育人为目标,关注学生成长和进步,常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和校内外本科实习生,欢迎感兴趣者联系。
实验室主页:https://linqi-ye.github.io/
邮箱:yelinqi@shu.edu.cn
田永笑
田永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博士后。
当前研究方向:1、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算法(AI for Science); 2、基于强化学习的无人系统感知与决策; 3、多模态随机切换系统控制与滤波。
论文发表:近三年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控制领域顶级期刊Automatica(一作2篇,包括1篇长文)和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一作2篇),其中有三篇论文入选ESI1%高被引论文。
项目主持: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青年、面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1项以及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项目1项。
获奖情况:获评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荣誉称号、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上海市自动化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上海市自动化学会最佳论文奖等。
科研兼职: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TCCT随机系统与控制专题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担任IEEE TAC、Automatica等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研究生招生:欢迎数学基础好、编程能力强的,有控制学科背景的同学报考。
邮箱:yx_tian@shu.edu.cn
周 洋
周洋,副教授,上海大学精海无人艇团队智能感知方向主要负责人,从事无人系统智能感知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具体方向包括:海洋环境视觉信息处理、无人系统多模态协同感知、图文音跨模态融合感知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军工横向1项,同时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JKW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承担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授课。指导研究生均具备较好的代码实践能力。
研究生招生:我们的研究极度依赖编程能力。相较而言,可以不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有则更好),但必须热爱编程,且具备较好的代码能力或代码潜力。
电子邮箱:saber_mio@shu.edu.cn
个人主页:https://forgottensaga.github.io/
柳 春
柳春,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教授。2021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上海市扬帆计划获得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英国赫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大学青年英才启航计划、中船/中航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发表和录用包括IEEE汇刊论文50余篇,授权与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主要从事智能无人系统(集群无人机、无人艇、自动驾驶)智能协同、优化与博弈、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聚焦于复杂网络协同与控制、安全控制、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指导学生获国奖、数模竞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荣誉,毕业学生已成功入职OPPO、携程、传音等公司。
主要研究领域
1、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诊断与容错
2、智能无人系统集群协同与对抗博弈
3、无人系统群体智能软硬件平台开发与集成
研究生招生:欢迎控制理论基础、数学功底扎实(控制、人工智能方向),英文写作、科研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报考。
电子邮箱:chun_liu@shu.edu.cn
宫 荧
宫荧,上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双学位)机械工程专业。入选上海市白玉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上海启明星计划杨帆专项等,合计主持经费139.35万,参与军委科技委重大专项(技术骨干,排名7/104)以及上海科委社会发展纵向项目(技术骨干,排名4/10),共参与项目合计经费4593.35万。2022年入选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围绕海洋俘能与海洋感知等领域,近五年在Energy (IF: 9),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IF: 4)等旗舰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1篇。谷歌学术显示h因子6,i10指数6,累计引用逾200次。在申发明专利13项,其中一作申请5项,均受理实审阶中。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俘能,涡街脱落,海洋俘能预测算法等。
邮箱:a_going@shu.edu.cn
赵国翔
赵国翔,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于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4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获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计划。主要从事机器人运动规划及多智能体系统方面的研究,具体涵盖最优控制、分布式控制、运动规划、强化学习、联邦学习、时序逻辑等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等期刊发表长文。长期担任IEEE TAC、IEEE TSMC、IEEE Control System Letters、IEEE Open Journal of Control Systems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2022年至2023年在美国图森未来公司(TuSimple, Inc.)任职。
邮箱:gxzhao@shu.edu.cn
主页:gxzzhao.github.io
谢文博
谢文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访问学者。从事无人艇自主规划、控制与决策系统,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线性/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军科委ÍÍÍ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现担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控制与系统专委会委员、大模型与决策智能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智能电网与新技术委员会(中国)常务理事。更多信息请参见:https://jhai.shu.edu.cn/info/1011/1526.htm
联系邮箱:xiewenbo@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