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
冷 拓
冷拓,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大学,硕士就读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IJCAI 2024组委会委员;美国斯坦福大学长期访问学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省部级项目5项,作为核心数学建模及优化算法组组长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国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MICCAI和国际著名数学期刊LAA, JMAA等,并多次受邀在MIA 2014及MICCAI等大会上做特邀报告或口头报告。
李 龙
李龙,本硕博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宇航空间机构及控制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师从结构机构领域著名专家邓宗全院士。研究方向主要为智能结构、智变机构、柔性机器人及智能感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Nature子刊在内的高水平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上海机器人学会会员,上海机器人产业协会会员,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等期刊审稿人。
张 泉
张泉,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工委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中青年基金项目被遴选为2020基金委工材学部优秀结题展示。发表包括Nature子刊在内的SCI/EI论文3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6项,获202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 炜
刘炜,副研究员,2005年获博士学位,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度计算专委会委员。美国Wright State University的Kno.e.sis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及子课题2项,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近年发表专著1本,学术论文近70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与语义计算、知识表示与推理、语义网与知识图谱、无人艇智能决策等
马丽艳
马丽艳,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次访问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2013年7月-2018年9月先后在中科院微电子所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2018年9月进入上海大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企业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机器视觉专委会委员、生物医学图像专委会委员。长期围绕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环境视觉感知、小样本学习、低功耗视觉算法以及医学图像分析,成果发表于SIAM Journal on Imaging Sciences、IEEE Trans. Medical Imaging、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Inverse Problems and Imaging等期刊。
个人主页:https://liyanma-shu.github.io/。
张 丹
张丹,上海大学副研究员。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业。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Karlsruhe University)任Senior Scientist。主要从事计算流体力学、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独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航空重点基金项目1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重大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6项。相关成果发表SCI论文2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获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解杨敏
解杨敏,副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并在该校从事博士后及客座讲师工作。2015年进入上海大学工作,从事无人系统智能感知及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为多传感融合、SLAM、路径规划、集群智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委员、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及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获得上海大学蔡冠深优秀青年教师奖。
邮箱:xieym@shu.edu.cn
李忠杰
李忠杰,上海大学副研究员,获“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上海市“扬帆计划”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计划,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大学蔡冠深优秀青年教师奖,主持项目、课题7项,主持项目课题经费1500万余元。VEH2021&VEH2022国际大会分会主席,《micromachines》客座编辑,《上海大学学报》青年编委等。主要研究低频振动俘获与高效机电能源转化机理,海洋自供能技术与装备,智能可穿戴设备自供能技术。一作通讯发表录用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 ACS AMI, Apply. 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 IEEE Trans. on TMECH,Renewable Energy等Top期刊,其中一作/通讯论文1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篇入选ESI热点论文。以通讯作者获2021年ICANDVC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申请中国、美国发明专利50余项。研究成果支撑获批某部委首批“十四五”重点项目。课题组网站:https://www.x-mol.com/groups/shu_spet.
钟宋义
钟宋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硕博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长期从事智能柔性传感与控制、感驱一体化器件3D打印制造等研究,在无人艇柔性对接系统、极地智能巡检机器人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Energy、Machine Tool & Manufacture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1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18年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5项。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中央军委联参XX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项目8项,累计合同经费约350万元。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指导学生研发“不间断无人艇群河道水质监测系统”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机电系统创新大赛二等奖。
邮箱:zhongsongyi@shu.edu.cn
宋 锐
宋锐,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英国UCL大学获得电力系统硕士学位和海洋控制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海洋人工智能方向研究,包括海洋无人系统自主决策和控制、单艇和集群任务规划、路径规划和避碰。是UCL OpenFOAM课程发起人之一,参与过秘鲁机器人研究与开发,美国海军办公室和英国国防部等资助的多个关于无人系统相关项目。在Ocean Engineering, Neurocomputing,Information Sciences等杂志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在OCEANS 和FUSION等国际会议担任分会场主席,并发表汇报学术报告。担任学术期刊JSME特邀编辑,以及 Engineering, Applied Ocean Research, Ocean Engineering,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等 11家期刊审稿人。
邮箱:song_rui@shu.edu.cn
李政霖
李政霖,博士,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硕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并于2019 -2021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信息融合,视觉目标检测,海洋环境与态势感知,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等。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在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包括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Neurocomputing,IEEE Sensors等;2022年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启明星培育(扬帆专项)项目获得者,曾获谢菲尔德大学Insigneo Bridging Bursary 基金,ACSE最佳口头报告奖,最佳雇员提名等奖项,并担任Signal processing, Neurocomputing 等期刊的审稿人。
邮箱:zhenglin_li@shu.edu.cn
陈耀然
陈耀然,1994年生,江苏苏州人。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2022年9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目前,研究兴趣包括以下三部分:
1、基于机器学习的海洋环境时间序列预报、预警和修复;
2、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及其数据驱动的代理模型构建;
3、海洋工程(如:无人艇工程、海洋风电等)数值仿真和智能优化。
已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一作7篇(均为中科院一区),总影响因子逾50分,包含ESI工程领域前1%和3%高被引论文各一篇,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和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长期担任《Ocean Engineering》,《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期刊审稿人。
邮箱: ychen169@126.com; ychen169@shu.edu.cn
谷歌学术: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zh-CN&user=ljYwQuMAAAAJ
叶林奇
叶林奇,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2014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2019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航空航天系公派联培1年,2018在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系公派联培1年,2019进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22进入上海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研究,包括高超声速飞行器、非最小相位系统、排爆机器人、腿足机器人、强化学习等。累计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包括TIE、TSMC、IET-CSR、ICRA、IROS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快响项目1项。曾获得天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荣誉,现为IEEE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和学术会议的审稿人。学术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nqi-Ye?ev=hdr_xprf
邮箱:yelinqi@shu.edu.cn
田永笑
田永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是多模态随机切换系统控制与滤波、强化学习。近三年来,共发表SCI论文12篇,第一作者论文6篇,包括控制领域顶级期刊Automatica(一作2篇,包括1篇长文)和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一作2篇),其中有三篇论文入选ESI1%高被引论文。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1项以及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项目1项。获评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荣誉称号、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上海市自动化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上海市自动化学会最佳论文奖等。
邮箱:yx_tian@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