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条  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共2条  1/1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


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和索尼公司共同推出基于索尼空间现实显示屏研发的“Spatial Remote”APP。该APP是我院仿真部在数字孪生领域的创新成果之一,通过“Spatial Remote”能够轻松实现数字校园、数字展厅等全息场景的无痕互动,此款APP的开发目前已得到索尼官方技术的支持,相信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全息互动体验。

传统沉浸体验交互方式的弊端 

1. 头戴式VR设备带来的眩晕、出汗、佩戴繁琐等不快体验。

2. 传统平面显示设备在纵深感、沉浸感、真实感等方面的呈现差强人意。

3. 不能很好的表达出孪生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4. 人机交互方式比较单一。

解决方案

1. 利用空间现实显示屏作为数字孪生系统的主要展示端,相较于头戴式VR设备和传统平面显示设备,提供了更好的可视体验。

2. 针对空间现实显示屏以及数字内容开发配套的APP,作为控制端,能够提供更加便捷、流畅、沉浸的人机交互体验。

Spatial Remote程序界面


开发环境、预览以及无痕互动

通过“Spatial Remote”软件展示的数字校园交互场景

全新的数字孪生呈现方式

空间现实显示屏是一种基于眼感应光场技术的立体显示设备,能够在不佩戴任何特殊眼镜或头盔的情况下,直接观察到三维立体图像。空间现实显示屏能够根据观察者的视点,实时调整光线的方向和强度,从而产生逼真的立体效果。空间现实显示屏还能够显示出图像的纵深感、透视感、视差感等,让观察者感受到真实的空间关系。通过空间现实显示屏,将校园的各个场景和建筑以数字孪生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观察者能够轻松地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切换,感受到校园的历史、文化和风貌。

友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数字孪生是一种利用数字模型和物理实体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实现对物理实体的动态模拟和预测的技术。数字孪生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的解决方案,但同时也带来了人机交互的挑战。如何让用户能够方便地观察和控制数字孪生,是数字孪生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为了提供更友好、更流畅、更沉浸的人机交互体验,未来技术学院仿真部开发了“Spatial Remote” APP作为控制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与空间现实显示屏进行无线或有线连接。通过“Spatial Remote”,观察者可以自由地选择想要观看的场景和角度,同时也可以对场景进行缩放、旋转、移动等操作,让观察者可以用自然的方式与数字孪生进行互动和控制。

“Spatial Remote” APP的设计理念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供简单易用、直观高效、灵活多样的人机交互方式。APP的界面设计采用了清晰明了的图标和文字,以及统一协调的色彩和风格,让用户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功能和信息。APP的交互设计采用了多种手势识别和触摸控制技术,让用户能够通过轻松地滑动、点击、捏合等动作,来完成对数字孪生的观察和控制。

未来展望

未来技术学院成功研发的全息数字校园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性应用,也是数字孪生技术在可视化方面的一次突破性进展。该技术不仅为上海大学的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可能性。未来,上海大学将继续探索空间现实显示屏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相结合的道路,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意和价值的应用场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技术学院将持续和sony就空间现实显示等新兴技术展开深入的合作,欢迎广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一起学习与研究。仿真部:13122335321或邮箱mfs@shu.edu.cn。


查看更多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科研机构,开展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突破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建成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成为享誉全球的人工智能原创理论和技术的策源地。

官网网址: www.shlab.org.cn


【联合招募】

面向全球招募人工智能及海洋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顶级人才,鼓励有志于投身人工智能及海洋智能无人系统领域青年科学家踊跃参与,特别是具备智能无人系统、海洋智能、数据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决策与博弈、机器学习理论、流体力学、机械工程、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融合条件下风险决策等研究背景的多层次人才,青年研究员、科研助理、科研工程师、博士后等多级别职位均有空缺。


【团队优势】

  • 全球顶尖的AI科研团队:由汤晓鸥、姚期智、陈杰领衔,通过全职、全时双聘等灵活合作方式,集聚全球顶尖AI科研人才。

  • 国家级科研平台,承载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以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支持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

  • 充足、长期经费支持,快速晋升:依据科研任务和学术目标,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对优秀人才给予长期经费支持,并可持续追加经费,提供快速晋升渠道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 国际一流的开源、数据、算力平台:建立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为科研任务提供资源支持。

  • 联合顶尖高校搭建全球化团队:支持全球招募优秀研究和工程人员搭建团队,给予顶尖高校博士生及博士后招收名额。

  • 科研人员双聘和职称互认机制: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科研人员双聘和职称互认机制。


【招收方向】

(一)青年研究员

  • 海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担任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研究员满两年,或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

  • 在相关领域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有较强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冲击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的发展潜力,在相关领域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或有较强的工程开发能力。


(二)科研助理

  • 硕士以上学历,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工程、机械等相关专业;

  •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项目研发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科研工程师

  • 本科以上学历,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工程、机械等相关专业;

  •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博士后

  • 在海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

  • 在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具有较强的项目研发和组织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第一作者在所研究领域权威期刊或顶级会议上发表过论文;

  • 原则上在申报当年不超过35周岁(博士毕业3年以内)。


【应聘材料】

中文或英文个人简历(含研究内容、研究成果、荣誉奖励等),及其他能证明申请人科研能力的材料。


【联系方式】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咨询邮箱:hr@pjlab.org.cn

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咨询邮箱:tleng@shu.edu.cn, zhang_kun@shu.edu.cn



查看更多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