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
柳 春
柳春,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及其在多智能体系统、智能无人系统等方向的基础应用研究工作,聚焦于复杂网络协同与控制、网络攻击与安全控制、无人艇协同控制、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数据驱动技术。2020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2018年在CSC资助下在英国赫尔大学联合培养。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10余篇SCI 一作论文(包括IEEE 汇刊论文7 篇),其中包括自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 Cybernetics, 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IEEE Trans.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 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和航空航天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曾多次担任IJACSP, IEEE TSMC, IJRNC, JFI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获2021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十二位获奖者之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扬帆计划人才项目。
研究生招生:欢迎控制理论基础(控制方向)、数学功底扎实(AI方向),英文写作、科研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报考。
电子邮箱:Chun_Liu@shu.edu.cn
学术主页:http://chunliu.academic.site/
周 洋
周洋,上海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博士期间在里约联邦大学(巴西)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访学三年。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指导本科生获创新课题市级立项,研究生“挑战杯”国家铜奖。是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智能感知的主要负责人,指导研究生均具备较好的代码实践能力。研究方向包括弱观测条件下USV水面图像处理与检测、三维点云目标检测、水面无人艇协同感知、多传感器融合等。承担本科生课程《人工智能原理及其算法》、研究生课程《深度学习实践(双语)》,同时承担一门本科生通识课。
邮箱:saber_mio@shu.edu.cn
王子豪
王子豪,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海洋航行器操纵与控制研究,研究方向为无人系统建模与仿真、人工智能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智能船舶航行控制等方向。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赴里斯本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中心Carlos Guedes Soares院士团队访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船联合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7篇,其中船舶与海洋领域顶级期刊论文7篇。担任《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Ocean Engineering》、《Applied Ocean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邮箱:zihaowang@shu.edu.cn
李 尧
李尧,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网络系统控制与优化、无人系统智能调度与协同等方向的研究。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以第一作者在控制理论、系统工程等权威IEEE汇刊及相关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任控制领域期刊Frontiers in Control Engineering 编委,并担任多个知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曾获上海市自动化学会最佳论文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学术年会最佳理论论文奖、上海交通大学优博论文提名奖等荣誉。
邮箱:liyao@shu.edu.cn
刘晗笑
刘晗笑,博士,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获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计划和上海市“启明星项目(扬帆专项)”计划。2017年获得山东大学学士学位,2021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联合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与隐私、网络化系统的状态估计与优化、强化学习与最优控制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和Automatica等,并参与撰写领域专业书籍《Safety, Security, and Privacy for Cyber-physical Systems》。长期担任IEEE TAC, Automatica, IEEE TCNS, IEEE TII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电子邮箱:hanxiaoliu@shu.edu.cn
个人主页:https://hanxiaoliu.github.io/
宫 荧
宫荧,博士,202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上海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流域环境下流向适应自俘能机理,海洋自供能技术与装备等。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协助指导多篇论文,其中包括Energy, Nano Energy, APL等Top期刊。
邮箱:a_going@shu.edu.cn
王 超
王超,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与领域: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聚焦于多模态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常识知识推理、因果推断与机器学习,以及可解释性机器学习(包括大语言模型)。
项目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众多互联网头部企业(华为、阿里、美团)等横向课题。
论文成果:近年来在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SIGIR/WWW/AAAI/IJCAI/ICDE/WSDM等)与重要学术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nowledge-Based Systems/Machine Learning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旗舰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创刊以来由上海科研机构独立完成的首篇论文);数据挖掘顶会WSDM 2022 (入选 one of the best-ranked papers)等;申请国家专利1项。
科研兼职:目前担任《Machine learning》、《Applied Intelligence》、《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中科院1/2区期刊,以及AAAI/IJCAI/NeurIPS等人工智能顶会独立审稿人。
研究生招生:特别欢迎有上进心,具有良好数学背景或编程能力的同学报考
联系邮箱:cwang at shu.edu.cn
王 越
王越,博士,讲师。2017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22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9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公派联培一年,2023年进入上海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智能材料制造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研究。累计发表SCI/EI论文6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32.086)、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影响因子10.381)等国际期刊。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与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3D Printing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的独立审稿人。
邮箱:yue_wang@shu.edu.cn